回上一頁

最新消息

2025/04/17 4D列印遇熱自動變形?AI教導材料自我學習

還記得科幻電影裡自我組裝的機器人嗎?現在這樣的技術,正由4D列印實現!由漢堡工業大學與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礦業大學攜手研究,最新的4D列印讓材料不僅能被列印,更能「自我改變形狀」!

智慧材料在航太、土木工程、機器人和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應用

4D列印材料「自己就會動」
4D列印結合形狀記憶聚合物(SMP)、光熱致動技術與機器學習,開創一種全新的製造方式——當材料接觸到光或熱,它會自動彎曲、折疊,從平面2D變身立體
3D結構。這種技術可應用在自動包裝、醫療器材,甚至太空組件,是未來智慧製造的關鍵。

松果、蜘蛛絲、珍珠層和膠原蛋白等天然智慧材料,啟發了響應式4D結構

變形墨水
在實驗中,研究人員把可吸光的
墨水列印在預拉伸的聚合物表面,當光線照射時,墨水吸收能量產生熱效應,讓材料在指定的摺痕處彎曲,因此一塊平平無奇的塑膠薄片,就能像摺紙一樣自動變形成複雜的立體結構。

另外,透過添加
奈米粒子,這種光吸收還能精準控制在特定波段,未來甚至有望製作可重複變形的智慧結構,提升材料循環使用與應變能力。

4D列印材料的範例:水凝膠、液晶彈性體、磁性複合材料和SMP

AI設計,材料「知道」怎麼變形!
人工智慧是這項技術的催化劑。研究團隊利用深度學習模型(如CNN、GAN)預測材料的變形行為,甚至可以反推設計,只要輸入想要的彈性、強度,AI就能設計出最佳材料結構。

未來,可能只要告訴AI︰「我想要一個可以自動收縮的醫療支架」,
AI就能給予可列印的設計圖。這種結合機器學習的「智慧材料設計」,令4D列印從實驗室加速走向商業應用。

4D列印形式包括膨脹晶格、仿生夾鉗和形狀記憶物體

4D列印的挑戰
當然,這項4D列印的技術仍有瓶頸,例如形狀記憶材料大多只能單方向變形,且長期使用後,容易疲勞損壞。此外,許多
4D列印材料尚未支援高解析度的複雜結構,限制了應用範圍。金屬4D列印如NiTi合金,也因列印過程中的能量控制不穩,而導致孔隙與強度不足。

不過研究人員已開始開發新材料、強化列印精度,並導入可逆變形與更耐疲勞的設計。未來的4D列印結構不僅會動,還能「反覆」動、「聰明」地動,甚至「自己知道要怎麼動」。


從列印物品到列印智慧
4D列印不只是加一個維度,而是從「做出來」走向「讓它自己變成什麼」。當材料本身就是程式,未來產品不再固定不變,而是隨環境變化來作出智慧調整。從製造業、建築、醫療到
太空應用,4D列印正默默改寫人類與材料的關係,讓我們拭目以待——這場科技風暴的全面到臨吧!

📌最新、最炫的數位製造資訊,帶你走進數位製造及科技資訊的未來,立即給DIMAN按讚吧!
FBIG
✌️掌握你最新的科技資訊
https://diman.tw/


參考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