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上一頁

最新消息

2025/09/18 8秒救腦中風!3D列印微型旋轉器清除致命血栓

血栓是中風、心肌梗塞等致命疾病的元凶,傳統血栓取出術的成功率有限,對大體積、纖維緊密的血栓失敗率更高達3成,還有機會引發二次阻塞。近期,史丹佛大學團隊研發3D列印milli-spinner微型旋轉器,為血栓治療帶來突破性進展。

史丹佛大學教授使用真人大小的人體循環系統模型,示範如何插入3D列印milli-spinner微型旋轉器

壓縮,非切割手法,血栓縮小高達90%
與切割或吸取
血栓為主的方式不同,3D列印milli-spinner採取高速旋轉壓縮,將血栓緊密壓縮並排出紅血球,使體積縮小高達90%。這種方法就像把棉球不斷滾壓,直到縮成小團,更利於移除。

實驗證明,以紅血球為主的血栓可於數秒內快速縮小,而對於傳統裝置最難處理的「高纖維血栓」,也能在數分鐘內顯著縮小,並成功移除。

微型旋轉器的特寫,它由一根快速旋轉的長型空心管組成,並在血塊附近設有一系列的翼片和狹縫,有助形成局部吸力

動物實驗︰一次清除,恢復血流
在模擬腦
中風的模型中,3D列印milli-spinner僅用8秒就恢復血流,且只需一次操作就能完全移除血栓,相比之下,傳統裝置往往需要多次嘗試性的操作。而在肺栓塞模型中,裝置在45秒內清除堵塞,迅速重建血流。

在進一步的豬隻動物實驗中,也顯示無論是腎動脈或顏面動脈的血栓,皆能在約2分鐘內完整去除,並保持血管內皮層完整無損。另外,統計數據更顯示3D列印milli-spinner在難治型血栓中,達到超過80%的完全再血管化成功率,遠高於現有設備。


精準
給藥,應用更廣
除了物理性清除血栓,3D列印milli-spinner還能作為定點藥物傳輸平台。研究團隊展示其中空結構,可
裝載藥物,並透過旋轉速度控制釋放劑量,未來有望讓溶栓藥物直擊堵塞點,降低副作用並提升療效。

此外,研究主持人指出團隊正把這項技術,應用於清除腎結石碎片等更多醫療問題,潛力無限!


中風治療迎來新時代
全球每年有數百萬人因
中風和血栓相關疾病喪生。史丹佛的3D列印milli-spinner,憑藉快速、安全、低損傷、高成功率的特點,有望成為未來臨床治療的新標準,徹底改變醫療史!

這項突破,不僅是血栓治療的嶄新技術,更是3D列印醫療裝置與精準治療的結合典範,未來可能推動更多革命性的醫材誕生。

📌最新、最炫的數位製造資訊,帶你走進數位製造及科技資訊的未來,立即給DIMAN按讚吧!
FBIG
✌️掌握你最新的科技資訊
https://diman.tw/


資料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