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上一頁

最新消息

2025/08/18 金屬3D列印大躍進!Caltech打造4倍強度超合金

美國加州理工學院(Caltech)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一項革命性金屬3D列印技術——水凝膠浸注增材製造(Hydrogel-Infus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, HIAM),精準打造具客製形狀與成分的金屬結構,可針對不同應用,量身設計具特定機械與功能性的合金

利用新技術創造的蜂窩結構

Caltech材料科學教授表示,傳統冶金從礦石開始經高溫或化學精煉,金屬性能往往受限。而HIAM技術能「微調金屬的化學成分與微觀結構」,大幅提升機械韌性,真正把冶金帶入21世紀時代。

未來應用範圍包括高強度、具生物相容性的
醫療支架,以及能耐惡劣環境的輕量化航太零件

HIAM雙金屬列印,銅鎳合金精準成型
此研究把原本只能列印單一金屬的HIAM技術,升級為多
金屬列印,並成功製作銅–鎳合金
製程步驟如下:
1. 3D列印
水凝膠支架:以高分子樹脂逐層堆疊成型。
2. 金屬鹽溶液浸注:將支架充滿所需的金屬離子。
3. 煅燒:去除有機物,生成金屬氧化物。
4. 還原退火:在氫氣環境中加熱,釋放氧氣並轉化為固態合金,精準保留原始形狀與比例。

這種方法可自由變更金屬比例,傳統冶金無法達成的客製化都能在HIAM中成為可能。

使用水凝膠灌注積層製造技術(HIAM)製造銅鎳合金的製程路線

微觀結構提升4倍強度
團隊使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(TEM)分析發現,HIAM製造的
合金晶體結構均勻,晶粒方向一致。在還原退火時,水蒸氣逸出形成的微孔,結合殘留的氧化物,可抑制晶粒成長,使結構更穩定。

實驗顯示,合金強度不僅與晶粒大小有關,化學成分同樣重要。例如Cu12Ni88(12%銅+88%鎳)的強度幾乎是Cu59Ni41的4倍。

此外,TEM還發現奈米尺寸的氧化物夾雜物,這些金屬–氧化物介面能將硬度提升至4倍,為高強度合金開啟全新的設計思路。


加速產業化應用
除了Caltech的實驗室突破,全球金屬
3D列印市場也在加速成熟。荷蘭公司MX3D採用電弧增材製造(WAAM)技術,大幅減少超過80%材料浪費,並已獲700萬歐元投資,用於能源、航太、船舶產業。

中國的Eplus3D則已交付逾百台「超大幅面」金屬3D列印機,滿足多雷射、大尺寸的工業生產需求。

MX3D WAAM機械手臂正在列印大型金屬零件

金屬3D列印的未來
從HIAM高精度多金屬製造到大尺寸工業化生產,
金屬3D列印正快速改變航太、醫療、能源等產業格局。而Caltech的突破,證明透過材料科學與增材製造的結合,我們不只是在製造金屬零件,而是在重新定義金屬的可能性。

📌最新、最炫的數位製造資訊,帶你走進數位製造及科技資訊的未來,立即給DIMAN按讚吧!
FBIG
✌️掌握你最新的科技資訊
https://diman.tw/


資料來源